(124)138弄 英语角

        仁仁看到周围小伙伴有的上大学,像晶晶和“二师兄”‘,有的出国留学,像招娣;有的从崇明上调华师大进修,再分配到中学当教师,像裁缝阿祥的大兒子,每条消息侪像一根鼓槌在仁仁头上狠狠击一下,震得仁仁头胀胀的胸闷闷的。爹爹姆妈早就看出仁仁不开心,尽管仁仁装着呒介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仁仁,覅心里难过,”爹爹轻轻和仁仁谈心,“覅心急,黄河尚有澄清日,岂可人无得运时。运道来时推不脱,不过,运道,空等是等不来的,运道和机缘一样侪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,侬好好用功,一定会有机会的。……,听爹爹的话,不要灰心,自强不息,侬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前途的。到了崇明,要抓紧读书学习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姆妈拿来一只纸盒,上面写着“红灯牌收音机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“仁仁,姆妈跟我晓得侬欢喜外文,现在电台教英语了,阿拉为侬买了一只小收音机,侬带到农场去,可以听听电台播放的英语教程,好好跟着学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 仁仁一看又感动又感激,不晓得讲啥好,一个劲地点头,眼泪簌簌滚下来……。

         仁仁听爹爹姆妈的话,振作精神,到了崇明,每天工余认真学习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在仁仁已经调到场部工作,负责农场《知青战报》,一个人有一个办公室兼宿舍的房间,夜里仁仁在自家办公室里听上海广播电台的《英语广播教程》。尽管《英语广播教程》的内容对仁仁而言有点浅,但《英语广播教程》里有交关有关中国文化,国内外形势的新单词,是以前林奶奶呒么教过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文颖的文艺小分队常来场部排练节目,文颖常来看仁仁,也常常和仁仁一道收听《英语广播教程》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天,文颖又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“仁仁,侬门口有封信!喏,帮侬拿进来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“谢谢,谢谢!是晶晶的信。”

       “讲点啥啦?有啥新消息?”

       仁仁拆开,看了,笑了:

         “伊跟‘二师兄约了去了一趟人民公园的‘英语角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 “真的?”

         “晶晶讲,上海人现在学英文的热情老高。人民公园有了一个英语角,侪是英语初学者在那里练习口语。伊一直想去人民公园‘英语角看看,一天碰到‘二师兄’,一讲,‘二师兄’老起劲,两介头一拍即合,去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  “晶晶讲,‘英语角’的人极大部分是初学者,只会几句打招呼的英语,伊拉只要看到一个英语讲得稍微好些的就会围过来,抢着和这位英语讲得好一点的人‘talk,talk’。 ‘二师兄’一看,觉得出风头的辰光来了,马上轻骨头兮兮,老魁兮兮开口跟人家搭腔,‘二师兄’英语比起‘英语角’初学者当然要好交关,伊马上被大家里三层外三层包围起来,大家一个接一个跟‘二师兄’‘talk’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“晶晶讲,伊看‘二师兄一个接一个‘talk’,停不下来,伊想迭恁等到啥辰光,还加,弄不好,这帮子人过来,围牢自家,那就更麻烦了,伊跟‘二师兄’打个招呼,回家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“晶晶讲,后来伊碰到‘二师兄’,问起人民公园‘英语角’的经历,‘二师兄’讲,就是杀伊头也不去了!伊讲,那个下半天,那帮子人一边又一边,反反复复问伊同样的内容:‘what’s your name?’’Are your a worker?’‘Are you a student?’’How old are you?’‘How many people in your family?’’Is your father a worker?’’Is your mother a peasant?’ 这帮子人像调查户口一样,伊必须笑嘻嘻一边又一边,反反复复回答同样的问题,伊‘接待’了起码50个人,同样的话反反复复来来回回起码讲了约50遍,讲到后来头也痛了!吃不消!真正吃不消!”

       文颖呒么听完就咯咯咯笑起来,仁仁也笑了,伊拉两介头看一遍晶晶的信,想一想‘二师兄’的戆哒哒醜噱噱接连不断反反复复回答同样的问题,近50遍,忍不住咯咯咯笑,一直笑到笑不动。

    

You may also like...